会计的发展历程中,电子数据处理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 单项业务处理阶段(1954~1965年):这一阶段,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会计数据的初级处理,主要是简单地模拟手工记账,如工资和材料核算等重复性高的业务。计算机主要作为单机用户工具,主要关注的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一阶段,1953-1965年。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帮助进行会计数据的计算,数据不能独立,是相应程序的一部分。第二阶段,1965-1970年。会计数据已可存储于单独的数据文件中,有一定的数据结构,不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修改数据无需修改程序,程序已自成一个系统。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这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少数企事业单位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狭窄,涉及的业务十分单一,最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
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初步试验由手工记账转变为电脑记账,但非常不完善。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进行自我的完善和修复,电算化初具规模。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不断地发展,培养大量的电算化会计。
会计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有如下:以纸质文档为基础进行手工记录和计算的阶段。开始采用机械设备辅助处理。逐渐实现电子化,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答案】: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早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三个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此阶段主要功能为数据处理,侧重于数据输入、存储、查询和报表生成等基本操作。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早期MIS):此阶段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管理决策的支持,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分析、报告生成、决策支持等。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单项事务处理阶段;数据处理系统(EDPS、TPS)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例行事务工作的效率。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管理信息系统(MIS)输入结构化的数据,输出供管理人使用的有用信息,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价值。
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在对原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给出新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系统开发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份文档。
系统规划 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其所在组织的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新建、改建或扩建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管理决策活动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学上的应用可分做如下发展阶段:MIS系统阶段(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1)立项阶段:即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根据用户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然后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并确定立项。
手工阶段,机械阶段,电子阶段。手工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系统完全依赖人工处理。数据收集、处理和存储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完成。机械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设备开始应用于信息系统中,例如,在以卡片为基础的系统中,机械设备会读取和处理卡片上的数据。
【答案】: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早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三个阶段。
1、人类社会的数据产生方式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手工阶段:在没有机器的时代,人们只能手工搜集和处理数据,这个阶段主要依赖于人工记录和口耳相传。机械阶段:随着机器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使用打字机、计算器等机械设备来管理和处理数据,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机器辅助下的手动输入和处理。
2、人类社会的数据产生方式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运营式系统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数据库,数据管理复杂度大大降低,数据库被广泛应用在运营系统中,如超市的销售记录系统、银行的交易记录系统等。用户原创内容阶段:随着互联网的诞生,数据产生方式进入了主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数据的产生主要源于用户原创内容。
3、运营式系统阶段:人类社会最早的大规模管理和使用数据,从数据库的诞生开始,数据库的出现是数据管理的复杂度大大降低,数据往往伴随着一定的运营活动而产生并记录在数据库中。
4、运营式系统阶段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数据往往伴随着一定的运营活动而产生并记录在数据库中,比如超市每销售出一件产品就会在数据库中产生相应的一条销售记录。这种数据的产生方式是被动的。感知式系统阶段 人类社会数据量第三次大的飞跃最终导致了大数据的产生,今天我们正处于这个阶段。
5、运营式系统、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运营式系统阶段是数据库的出现使得数据管理的复杂度大大降低。数据通常是伴随着运营活动产生的,并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用户原创内容开始大量产生,这个阶段的数据产生方式是主动的。
6、人类社会的数据生产方式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手工记录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手工记录,如写字、刻画、雕刻或绘画等方式,记录各种信息,如历地理、科学等知识。这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如记录数据的容易被损坏和丢失,记录和传递速度较慢,同时手工记录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1、手工阶段,机械阶段,电子阶段。手工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系统完全依赖人工处理。数据收集、处理和存储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完成。机械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设备开始应用于信息系统中,例如,在以卡片为基础的系统中,机械设备会读取和处理卡片上的数据。
2、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电子化为主,计算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用于处理和存储大量数据,这个时期,计算机技术相对基础,主要用于基本的文本处理、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任务。
3、数据处理大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它们分别是:人工管理过程、文件系统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人工管理过程:人工管理方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形象及品牌价值等多个方面。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 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业务 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补充资料:企业信息网络是指专门用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它一般为一个企业所专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提供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2、现代企业管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四个方面。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08-3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3、信息管理 (或称数据处理)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帐目计算、信息情报检索等。
4、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