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资料频谱对比可以看出,2004年采集地震资料 较1987年资料频带更宽、主频更高。根据时移地震匹配的原则,需要对高频资料进行适当降频处理,使 两次地震资料频带一致。匹配处理前地震剖面和原始差异分析可以看出,两次原始地震资料存在很大的 差异,从原始差异地震剖面上很难分析油藏的变化。因此还需要后期做精细的匹配处理。
虽然互约束保幅处理获得了满足时移地震匹配处理要求的高质量的基础地震资料,但是该资料与油 田生产要求的要分辨到小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满足小层对比解释和油藏地质建模的要求,对两套时 移地震资料进行了提高分辨率的高频恢复处理。
由于1987年与2004年地震资料采集并非专门针对时移地震研究本身设计,它最先考虑的因素是满 足油田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造成两次采集的地震资料差别巨大。
S油田于1987年和2004年分别采集了两次三维地震资料。研究区主要在南部开发区域,其三维地震 数据分布范围为主测线550~1000和联络线840~1200(图31)。两套地震数据分别进行了三种方式处理 即保持振幅的纯波处理、高分辨率高频恢复处理和时移匹配处理。
1、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任务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提取地震参数等处理工作,为解释工作提供地下结构的剖面和各种岩性参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方法很多,新方法发展也很快,本节只对常规的处理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校正和叠加处理 水平叠加是目前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勘探方法。
2、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二维处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流程中一般也是需要的。
3、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深入探讨了信噪比提升技术,针对随机干扰波,提出了二维多级中值滤波;针对面波,开发了自适应网格滤波器、非线性拉东变换和二维小波变换,以及静校正、叠前去噪、速度分析和多次波压制等处理方法。
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首先要进行常规处理,常规处理是一种基础处理。它是以提供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地下地层形态和各种地质现象为主要目的的一套处理方法。常规处理的几个主要处理流程为预处理、水平叠加处理、叠加偏移处理。预处理 野外记录送到处理站以后,首先要把野外地震记录的格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格式。
对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方法可根据其处理功能分为预处理、参数分析处理、实质性处理及修饰性处理;也可根据处理的顺序分为叠前处理和叠后处理;还可根据处理的目标分为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或构造处理和岩性处理。
- 针对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第一章 常规资料数字处理流程 - 包括预处理、处理分析和处理等步骤,以及预处理真振幅恢复的具体内容。第二章 数字滤波 - 详细解释了一维和二维频率/空间域滤波,以及其实现方法和思考题。